百年前的元朗堂,就好比昔日革尼撒勒湖邊那艘小小漁舟。主在其中,呼召了黃述芳先生,跋涉水陸,以元朗舊墟附近作基地,為臨時佈道所,做得人的傳福音工作。這小漁舟,在過去的百年歲月中,傳出救世的福音,引導了元朗不少在黑暗中的人們,得見生命的亮光。期間遭遇到不少驚濤駭浪,招聚了不少的得人漁夫 – 元朗堂的歷任牧者;網羅了無數魚兒─信主的人。百年來主更保守這小漁舟─主的教會平安經歷了十個階段:

(一) 開荒期 (1898-1918)

  倫敦傳道會於一八九八年率先拓展新界傳道事工,派遣黃述芳宣教師排除萬難,開荒佈道。黃氏在通衢大道上設置茶寮,招待來往過客,藉機宣傳福音。經過一段時間後,遂在元朗舊墟覓定一座房子成立福音堂,此即元朗堂之始。自設福音堂後,利用堂內之「真光書室」(真光學校前身)開設女校,推行婦孺識字工作,是為新界女校之先河。在新界這荒蕪之地,默默地實踐著「透過學校,傳道服務」的精神。

(二) 成長期 (1919-1938)

  經過上述十年的墾荒歲月,一九一九年擴建堂校,正式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元朗堂」,當時的牧者威禮士牧師及黃述芳宣教師已為元朗堂奠下良好的基礎。經過艱辛的努力耕耘,一九三七年,元朗堂終於成為中華基督教會全國總會廣東協會第六區會新界區第一間自養堂,致力牧養元朗地區各鄉民,範圍包括:沙埔、壆圍、新田、洲頭、勒馬洲、屏山、稔灣等地,福音所至遍結果實。

(三) 戰亂期(1939-1949)

  在這十年間,自中日戰爭,繼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至國共內戰,其間影響整個社會及教會至大的是四十年代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香港淪陷。教會工作頓時困難重重,然而感謝主,在主恩的保守下,福音工作幸未中斷,亦有賢人擔任義工直至和平。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元朗地方發展頗速,區內土地、人口、建設、房屋之發展,皆集中於新墟。同道為此,便決定計劃在新墟興建新堂校,再一次發揮「透過學校,傳道服務」之力量。

(四) 創業期 (1950-1980)

  經同道逼切禱告,適逢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在百萬元運動中列有興建堂校計劃,元朗堂亦包括在內,遂先後將堂校從舊墟遷到擊壤村旁,新堂於一九六零年十月廿三日正式啟用。本堂於一九六一年興辦幼稚園,先以禮拜堂權充課室,命名為「真光幼稚園」。該幼稚園發展迅速,十二年後建成獨立校舍,繼續在元朗區內傳道服務。

(五) 福音拓展期 (1981-1988)

  八十年代開始,元朗堂與區會屬校真光小學聯合成立「真光團契」。每年暑假,亦有過百學生參加暑假聖經班。自區會屬下之基元基朗兩中學建成後,本堂又成立「學生福音工作小組」,專責開拓學生福音工作。本堂所辦之真光幼稚園,在主恩手培植下亦下斷成長,成為一所擁有數十年歷史及極現代化之幼稚園,多年來在本區都能保持極佳校譽。如今真光小學與元朗堂及真光幼稚園鼎足而立,正好是發展堂校一家之見証。

(六) 九七困擾期 (1989一1990)

  九七問題塵埃落定後,其間本堂曾面臨政治、移民浪潮的衝擊,以及人事動盪的局面。然而在一切有形無形的困擾中,正好是訓練同道的信心,愛心和同心的機會。更加顯出父神那無窮的恩典。同道都能體會到團契生活那種同心合意,群策群力的重要。故此雖有部份同道移民海外,但留港的同道仍能積極地分擔使命,為本堂帶來激勵與復興的機會。在複雜與不安的世代及充滿各項衝擊和挑戰的環境中,堅持到底地負起傳道服務之責任。值得感恩的是,八九年秋,本堂續開辦第二間幼稚園─朗屏邨真光幼稚園。

(七) 重建聖殿期(1991-1993)

  擊壤村舊堂經過三十一年的風霜歲月,在同道們的齊心策劃下,復經區會執委會議決,通過准許擊壤村舊堂拆卸重建。在舉行過告別儀式後,舊堂遂成為歷史陳蹟。擴建堂校委員會開始進行籌募活動,目標為港幣七百萬元。靠賴上帝有豐盛的預備和供應,元朗堂一無所缺,包括完工時所需付之千多萬餘款。上帝豐足的預備,不僅在經費方面,並且藉著較早之前所開辦的朗屏邨真光幼稚園,解決了拆堂後主日崇拜和其他聚會的用地問題。朗屏邨真光幼稚園就成為一所臨時聖殿─第二艘小漁舟,為時兩年。主更特別帶領籌建委員會各成員齊心協力,無論在建築,募捐和宣傳方面,都表現肢體相助的功能,發揮出愛教會的精神。元朗堂又再次具體地經歷了上帝真實的恩典。

(八) 新堂落成期 (1993)

  九七問題塵埃落定後,其間本堂曾面臨政治、移民浪潮的衝擊,以及人事動盪的局面。然而在一切有形無形的困擾中,正好是訓練同道的信心,愛心和同心的機會。更加顯出父神那無窮的恩典。同道都能體會到團契生活那種同心合意,群策群力的重要。故此雖有部份同道移民海外,但留港的同道仍能積極地分擔使命,為本堂帶來激勵與復興的機會。在複雜與不安的世代及充滿各項衝擊和挑戰的環境中,堅持到底地負起傳道服務之責任。值得感恩的是,八九年秋,本堂續開辦第二間幼稚園─朗屏邨真光幼稚園。

(九) 教會增長期 (1993-1997)

  九七問題塵埃落定後,其間本堂曾面臨政治、移民浪潮的衝擊,以及人事動盪的局面。然而在一切有形無形的困擾中,正好是訓練同道的信心,愛心和同心的機會。更加顯出父神那無窮的恩典。同道都能體會到團契生活那種同心合意,群策群力的重要。故此雖有部份同道移民海外,但留港的同道仍能積極地分擔使命,為本堂帶來激勵與復興的機會。在複雜與不安的世代及充滿各項衝擊和挑戰的環境中,堅持到底地負起傳道服務之責任。值得感恩的是,八九年秋,本堂續開辦第二間幼稚園─朗屏邨真光幼稚園。

(十) 服務社區期 (2000)

  九七問題塵埃落定後,其間本堂曾面臨政治、移民浪潮的衝擊,以及人事動盪的局面。然而在一切有形無形的困擾中,正好是訓練同道的信心,愛心和同心的機會。更加顯出父神那無窮的恩典。同道都能體會到團契生活那種同心合意,群策群力的重要。故此雖有部份同道移民海外,但留港的同道仍能積極地分擔使命,為本堂帶來激勵與復興的機會。在複雜與不安的世代及充滿各項衝擊和挑戰的環境中,堅持到底地負起傳道服務之責任。值得感恩的是,八九年秋,本堂續開辦第二間幼稚園─朗屏邨真光幼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