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齋期第五主日
大齋期第五主日其中的經課書信是腓立比書3章4下至14節。這段經文的背景大致是,當時有些人把摩西律法當作拯救的憑據,尤其是那些保守派的猶太人,雖然他們已經信耶穌為基督了,卻還堅持除非接受割禮,否則就不能得救。保羅便列出自己的背景以駁拆這些只注重「靠肉體」的人,保羅有着顯赫的背景,若是「靠肉體」的,他故然是佼佼者。不過,當他遇見主耶穌之後,他發現:「只是我先前以為對我是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的緣故而當作是有損的。不但如此,我已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三7-8上)在往後的日子,保羅便致力於傳福音的工作上,看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而且得到很好的成果。然而,保羅卻認為自己仍要繼續向著標竿跑去。這也是我們熟悉的一段經文:「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3-14)當我們讀這兩節經文時,可能往往會將「忘記背後」理解為忘記以前不如意或令人沮喪的經歷。但保羅在這裡的意思卻是要忘記自己以前的成就,不讓這些成就作藉口令自己鬆懈下來。保羅勸勉信徒必須忘記以前所作的事,只要面向前面應做的事。換言之,信徒切不可存着以為自己曾經在事奉上有甚麼果效,便可以安逸地停頓下來的態度。「忘記」不僅是「忘懷」或「置諸腦後」,而是跟「記念」的意思相反。保羅定意「忘記背後」,就是說他不容許他過去的成就影響他目前的追求。「忘記」在原文是表示一種持續不斷的態度和行動:保羅一面奔跑一面忘記,一旦獲取任何成就,便隨即把它「忘記」,免得它使保羅感到自滿自足,影響他向前奔跑的速度。接着,保羅說必須「努力面前」。「努力」原文是描寫賽跑者身體向前傾,手伸出來向着目標,頭也是向前,全神貫注於目標上。這是保羅描述自己向着目標奔跑時的態度,就是聚精會神朝向目標,傾全力直達終點。
保羅能夠「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只因他知道一切都是來自主耶穌的受苦犧牲帶來莫大的恩典,所以他從來不會把自己所做的看為個人的榮耀。同樣地,我們也要忘記如保羅所說曾經獲得的成就,特別在大齋期,更讓我們反思,今日我們成為何等樣的人,都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犧牲所帶來的救恩,使我們能得以被拯救。盼望元朗堂的弟兄姊妹只專一仰望上主,努力地朝向上主擺在我們面前的目標,成就上帝託付我們的旨意。
大齋期第四主日
大齋期是以禁食、祈禱、默想、悔改、克己生活的節期,目的更新我們的靈命,也藉此機會重新調較生命焦點~以神為居首位。因此,我們要學習捨棄自己的慾望,生活簡樸,活出關愛的生活,準備自己迎接復活節的來臨。
本週是大齋期第四個主日,根據三代經課的經文主題是「悔悟回轉」回轉是全心全意轉向神。同時,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段經文,相信你們對「浪子的比喻」耳熟能詳,我曾經透過不同的講道平台中聽過這比喻以父親、小兒子及大兒子作為經文重心。事實上這比喻中較為重要的角色是「迷失的大兒子」,讓我們一同思考當中的屬靈意義。
路加福音十五章基本上是由失羊(路15:3-7)、失錢(路15:8-10)、與浪子(路15:11-32)三個比喻組成。這三個比喻的重點是指出「罪人回轉」。浪子的比喻是耶穌針對法利賽人與文士講的,因為他們按傳統和規條。他們質疑耶穌為何接待這些罪人,應該要與罪人劃清界線,反映他們表面敬虔,內心卻是假冒為善,終是耶穌對這群宗教領袖一連講了這三個比喻。
經文:「僮僕對他說:『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因為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就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你看,我服侍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路15:27-29上)當我們閱讀經文時(路15:29)大兒子是一個既忠心又委身的孩子,是父親眼中的好兒子,他自己也欣賞自己對父親的忠心。
另外,大兒子在結尾與父親對話時,以乎看不到擁有一個地位尊貴的長子名分,常在他父親身邊的福氣(路15:31-32),承受父業。但他反而視自己像雇工一樣與雇主斤斤計較,因而心裏充滿了苦毒與嫉妒。父親邀請他進入屋內,但他拒絕,可見大兒子才是真正的「浪子」。(路15:28)。
有時候,我們的生命好像大兒子,在基督信仰生命中每天祈、讀經、靈修、上教會(即使疫情中網上崇拜直播前15分鐘預備心靈敬拜神),忠心、委身事奉神,深信我們也是上主眼中的「乖仔乖女」,也是其他信徒眼中的「敬虔者」。在這情況裡,我們不多不少會得到别人讚賞,服事的事工有了果效、為主得人、關顧有需要的人及為神付上了更多。我們不知不覺中過分看重果效、權力、虛榮感,因而漸漸產生「屬靈的優越感」。因為失去了起初的一份既單純又火熱服事的心而引致「屬靈的迷失」,造成不良影響。
我們的委身和忠心服事神是為了回應基督的大愛,得救的關鍵不是因為我們有好行為或為主付出了很多服事,而是祂白白賜予我們。我們今天已經得著救恩,是神寶貴兒女的尊貴身份及得著從上而來的福氣。我們能看重神寶貴兒女的身份嗎?
我們仍要繼續對上主的忠心和委身,但不時要自我檢視生命,每天站在上主面前的祈禱讀經,乃是從忙碌的生活和事奉中支取力量,有著上主的眼光而帶來嶄新的角度去完成祂託付我們的工作和服事。這才能真實地經歷上主與我們同行、同在、同工。今天我們從新省察內心,看重上主的同在?還是其他的慾望呢?
大齋期第三主日
大齋期第三主日的福音書經課是《路加福音》十三章1-9節。有人跑來告訴耶穌一件當時發生的慘案——彼拉多將一批奮銳黨人的血摻雜在祭物之中。
奮銳黨的人是要用武力革命,推翻羅馬帝國的統治,使猶太人復國興起如往昔的以色列國。奮銳黨就密謀,利用猶太人的節慶,群眾都在獻祭的時候,他們滲入聖殿裡面,準備煽動整個人民反抗羅馬政府,結果被彼拉多用武力鎮壓,並且把兵丁派到聖殿裡面去,當場把正在獻祭的奮銳黨人殺死了。
法利賽人最討厭奮銳黨的人,他們覺得應該順服在上掌權者,不應該用武力來抗爭政府,所以這些人有罪。因此,就把這件事情告訴耶穌。期待耶穌指責奮銳黨的人。耶穌卻對他們說:「你們以為這些加利利人比眾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害嗎?我告訴你們,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
接著,耶穌馬上對法利賽人提出另一件奮銳黨人譴責法利賽人的事。當時的彼拉多為了在耶路撒冷中建立一套供水系統,而這個基建工程需要龐大費用。可是因沒有錢,彼拉多就去強迫猶太人把聖殿的錢拿出來蓋西羅亞池,把西羅亞池上的分水道建西羅亞樓,正在蓋的時候西羅亞樓就倒塌了,壓死了18 個人。所以奮銳黨的人就整天罵法利賽人說,就是你們容讓這個不義的政府取去百姓奉獻的錢,因為你們妥協,所以你們有罪了,所以上主就懲罰建造這不義之物的人在意外中死去。
耶穌的回答並不是認同或者站在那一方上。而是直指雙方胡亂將罪與死亡拉上關係。我們不可以用人的結局評論人的一生或者事件對錯。這種觀點只看到表面,沒有深入了解背後的原因。
耶穌所指責的是那些只說不做,好像法利賽人只將⼀堆規條放在身上,在偽裝的神學探究、信仰解釋、引經據典下,將生命淪為抽象的議題。「那些人比一切其他的人更有罪麼?」當我們面對苦難、慘劇的時候,我們會不會太快去判斷那件事件,而將當中人的面目模糊了?我們會否變得只會在遠方批評,而不願走到有血有肉的生命身邊,去了解,去聆聽?主耶穌告訴我們,我們若不悔改,都照樣要滅亡!求上主的道引領我們在這大齋期中去悔改,以真正的行動回應上主所託付給我們的福音使命。
大齋期第二主日
大齋期第二主日的福音書經課是路加福音13章31至35節。路加福音這段經文描述法利賽人似乎向耶穌通風報信說:「離開這裏到別處去吧,因為希律想要殺你。」法利賽人為何對耶穌說希律想要殺他呢?他們的用意何在呢?
依我們從福音書的描述得知,法利賽人時常藉機挑戰耶穌的行動與工作,對他不懷善意,甚至存有敵意;縱使法利賽人是當時的宗教領袖,耶穌也毫不掩藏地對他們作出嚴厲的責備。既然法利賽人與耶穌的關係是如此的緊張,確實讓我們難以相信,他們向耶穌的通風報信是出於好意。或許是他們嫉妒耶穌的名聲日漸提升,跟隨他的人越發增加,當他們知道耶穌要上耶路撒冷去(這一直以來是他們的勢力範圍),因此他們借用希律的名來阻止耶穌踏足耶路撒冷,他們恐怕耶穌的教導和影響力,動搖了他們的地位和權力。
不過,耶穌並沒有因法利賽人的說話而改變心意,決定繼續走向耶路撒冷,踏上十字架的苦路。他並沒有因法利賽人的威嚇而退縮,堅決完成上帝託付給他的使命,成全十字架的救贖計劃。耶穌清楚知道,沒有人可以以政治的手段來阻止他完成上帝所託付的使命;因此,耶穌沒有退讓,他繼續朝向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之路走下去。這也是為何耶穌忠告那些想要跟從他的人,必須要立定心志,因為這十字架道路必會遇上重重阻礙,也會帶來不可預知的艱難。
弟兄姊妹,大齋期是一個強化屬靈生命的節期,透過默想、祈禱、克己和捨棄的操練,讓我們省察內心,再一次重整自己的生命,藉以與上帝復和,並追求上帝所賜生命的更新與成長。盼望我們都藉着大齋期,在思念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在十字架上的同時,真誠地省察自我的靈性光景,讓上帝復甦並更新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無懼地踏上十字架的道路,甘願捨己 ,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耶穌。
大齋期第一主日
今天是大齋期第一個主日。每年復活節前的四十日,不計星期日,是基督教一段為大齋節的時期。每年這個時候,一些守齋期的基督徒就會學效耶穌基督退到曠野禁食禱告的做法,在這段期間禁食祈禱。今主日的福音經課是《路加福音》4:1-13,正是耶穌退到曠野禁食時的經文。
當你聽到聖靈充滿的時候,你會想起什麼?馬太、馬可和路加都有耶穌受試探的記載,其中都有提及聖靈。路加卻是唯一說「耶穌被聖靈充滿」。然而,「被聖靈充滿」是什麼的樣子?很多人對聖靈充滿都有某些主觀期望,好多時是引自路加另一本著作使徒行傳的期望——神蹟奇事,看得人目瞪口呆、萬世矚目。
其實路加第一次描寫的「被聖靈充滿」卻是耶穌被引到曠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一個「被聖靈充滿」被神所使用的人怎會與試探扯在一起?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與神親密的人,怎麼會被試探呢?但當我們細讀聖經,我們就會記起兩個與神同行的人,伊甸園裡的亞當與夏娃,都被魔鬼試探了。大衛是一個明白神心意、上帝的僕人,在他王國最輝煌穩固的時候,大衛搶奪人妻子,搶了還不止,還要連那個人的命都搶。與神親密的人,不代表不受試探。
魔鬼未開始欺騙我們的時候,我們可能已經被自我瞞騙了,以為與神親近就不會被試探。其實不然,與神親近的人,甚至耶穌都會被試探。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天天靈修讀經為人祈禱就能逃過試探,其實不然,每個人都會面對試探。
在大齋節中,有些人都會發出疑問,耶穌都已經戰勝死亡,我們靠他都必然得救,那麼我們還為什麼要做這麼多東西。又禁食操練、又要讀經祈禱、亦要在世上經歷苦難、試探呢?耶穌基督不是幫我們拿走試探及苦難,他是親身示範,教我們如何面對試探、苦難。
在聖經裡,耶穌通過三個考驗方法簡單,就是一味拒絕魔鬼。但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會在額上寫「魔鬼」來考我們,真正考驗往往在日常中發生。
「魔鬼用盡了各試探,就暫時離了耶穌。」曠野不會只出現一次,至少生命中的曠野必然重複出現。無數的「霎時間」將會一再出現,有時候是天下的萬國,有時候是號令天下的力量,有時是一時得意群眾擁護的虛榮感。有時是「霎時間」的憤怒,有時是苦毒妒忌。這刻「霎時間」我們勝過了,但魔鬼還是會等候時機再出動。利用我們對試探、苦難的無力感去攻擊我們。
耶穌就是親身來到給我們作出抵抗苦難的示範︰如果世上有一位上帝,他不是不理民間疾苦,而是親身經驗傷痛。原來,耶穌的「絕招」是釘十字架,他以這方式承擔我們痛苦。十字架表明,雖然人生有困難,世界叫人失望,但上主仍給我們機會,以愛感化我們,邀請我們與上主、與人重新建立關係。十字架表明,上主相信我們,在他愛裡,人是可以改變的。我們所信的主耶穌基督,他親身經歷過試探、苦難、傷痛甚至死亡,就是叫我們不用怕,在上主的愛裡,一切都可以變好。你願意經歷這份愛嗎?